(通讯员:王治华)2025年7月4日,北京高校工程力学专业虚拟教研室教学与创新交流会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北航)沙河校区科研二号楼717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和北航的近20位专家和青年教师代表参加了此次交流会。此次会议由北京高校工程力学专业虚拟教研室、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航空航天教材研究)、工信部校企协同育人示范基地(北航-强度所飞行器结构强度基地)联合主办。北京高校工程力学专业虚拟教研室执行主任陈玉丽教授主持会议。
北航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航空学院)副院长邵丽华教授对与会专家表示了热烈欢迎。她指出,航空学院肩负着力学一级学科建设重任,其中“材料力学”、“理论力学”等课程每年各承担全校近 2000 人的教学任务,展现出强大的教学实力与人才培养规模。她强调,国家对工程力学等基础学科专业育人和教学领域提出了新要求,各兄弟院校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学成果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引领性工作,希望借此次交流机会,助力学院在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方面实现新突破。
北京高校工程力学专业虚拟教研室主任邢誉峰教授对远道而来的兄弟院校专家表示了衷心感谢。他简要介绍了工程力学专业虚拟教研室的建设历程,指出此次活动精心邀请的两场交流报告,聚焦工程力学专业数智创新与教学改革,精准契合当下教学发展需求。他强调,下一步工程力学专业虚拟教研室将召开全体会议,围绕人才培养方案、青年教师培训和AI助力的教学改革展开深入研讨,旨在凝聚多方智慧,推动相关工作迈向新台阶。
本次交流会特别邀请了2个报告。北京工业大学杨庆生教授做了题为“数智时代的力学教学创新”的报告,指出在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新工科建设及数智化教学形态背景下,力学教学需要在理念、内容、方法与资源等方面创新。他探讨了 AI 时代教学变革,分析了从电子时代 PPT、信息时代 MOOC 到如今 AI 赋能教学的演进,阐述了智能慕课内涵建设与 AI 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强调了教学的不变内核,提出从多维度理解课堂教学,把握基础力学课程思维特点以提升知识活度。
北京理工大学赵颖涛教授带来了题为“关于力学专业教学和教改的思考与浅见”的报告,分享了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以工程科学家贯通培养理念为引领,构建基于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通过各阶段课程与实践活动解决理论实践脱节等问题,打造递进式课程内容与本研衔接课程体系;介绍了工程科学实验班培养体系及成果积累,为力学专业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两位专家的报告引起了参会教师的热烈反响。北京高校工程力学专业虚拟教研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陈璞教授分享了力学人才培养方案与模式。在互动环节,大家就工程力学专业发展前景、专业学习的目标与内容、课程设置、创新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经验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陈玉丽主任主持会议

邵丽华副院长致辞

邢誉峰主任介绍虚拟教研室建立和发展情况

杨庆生教授做报告

赵颖涛教授做报告

与会代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