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贾硕)2025年5月6日,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召开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与运行专题座谈会,聚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实验设备搬迁及共享、实验室管理及课程运行等核心任务,系统部署实验教学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学院院长潘翀、副院长罗明强、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李可、副主任王松及中心十余名教师参会,共谋实验教学中心发展蓝图。

潘翀院长以“一支队伍、两个支点、三个台账、四个层次、五个路径”为核心,全面阐释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战略规划。他强调,要建设“国家一流实验课程专业化队伍”,以“实验课”和“实验设备”为两大支点,建立“房产账、课程账、设备账”三本动态管理台账,构建覆盖“公共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科研实验、科学教育普及”的四层次教学体系,通过“三名一重”及实验成果转化五大发展路径,打造具有航空航天特色的实验教学标杆。
在实验室管理创新方面,会议提出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设备使用、维护、共享的全流程监管。针对实验课程运行,潘翀院长明确要求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优化实验设计,增设国家级一流课程实验模块。罗明强副院长补充强调,需强化实验教学与理论课程的衔接,探索“虚实结合”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自由讨论环节,实验教学中心李可主任表示将重点推进全校公共理论课的实验教学配套建设,针对国家低空经济发展战略需求,探索开发特色实验项目。副主任王松就教师激励机制提出建议,完善实验教学工作量认定,鼓励教师深度参与实验创新。多名与会教师聚焦中心建设难点,围绕设备共享、实验平台共建、实验室准入培训、实验室安全等积极建言献策,倡议加强实验人员和助教管理,明确安全负责人职责等,保障实验教学中心常态化运行。
会议最后,潘翀院长总结要以“一二三四五”为牵引,完善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将实验教学中心打造成“硬实力”与“软实力”兼备的国家级示范平台。
实验教学中心自2023年成立以来,依托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两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以及航空航天优势学科群,以国家对航空航天人才需求为牵引,突出空天特色,形成科教融通、研学一体的实践创新体系,目前已承担44门本研课程的实验教学工作。
此次座谈会的成果,标志着学院实验教学改革迈入“体系化、智能化”新阶段。未来,实验教学中心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积极探索,加强资源整合和人才队伍培养,构建面向未来、本研一体、科教协同的实验教学环境。